舞台上,四川大剧院的琴韵在夜空中流淌,演绎出蜀地悠久的文化底蕴;西村大院的足球场,挥洒着运动激情,展现了青羊区的活力与蓬勃生机;在《花重锦官城》的采耳声中,盖碗茶的香气弥漫,勾画出成都传统的生活场景。这些精彩瞬间,和青羊区刚刚获得的“2024四川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荣誉相得益彰,共同描绘了这片土地上文化与产业的交织与繁荣。
产业发展历程中,园区承载着重要使命——集聚创新要素、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则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青羊区的成都·少城国际文创谷(以下简称“少城国际文创谷”)正在积极推动“立园满园”行动,致力于以创新为驱动,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展开剩余82%17.33平方公里的创新无边界场域
作为文旅融合的核心平台,少城国际文创谷以17.33平方公里的无边界园区形式,连接金沙遗址、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历史文化名胜,形成了文化创意与历史传承的有机交织。园区将自己定位为“千年成都文脉彰显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世界文化名城核心承载地”,并将文化创意与文旅消费作为主攻方向,致力于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高地。2024年,园区内的规上文创企业已达到361家,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191亿元。
文创谷内的12个“园中园”各具特色,少城视井、祠堂街艺术社区、西村大院、文殊坊、明堂创意园、非遗博览园等各具独特魅力,共同塑造了一个集文化演出、运动健身与文创消费于一体的多元化都市生活圈,完美融合了文化底蕴与现代市井气息。这里成为都市文旅消费的“流量密码”,无数人沉浸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
同时,园区内的四川大剧院、妙剧场、金沙演艺中心、西村LIVE等场馆,轮番上演话剧、音乐剧、户外音乐节、脱口秀等各类文化活动,激发了城市的热情与消费活力。经典剧目如《苏东坡》以诗词为媒,传承千年文脉;《激流?家》以戏剧张力探讨时代的脉搏;《遇见天府》则通过歌舞讲述蜀地文明的悠久历史。
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
不仅在舞台上展现活力,科技的赋能也在舞台下悄然进行。维塔士、墨拓科技等企业开发的互动游戏《蜀道惊魂》等屡获殊荣,维塔士参与制作的《沙丘:觉醒》跻身全球畅销榜,而自研的《唐传奇:琵琶行》则以AI技术为基础,带来了全新的诗词互动体验。
这些创新成果,正是少城国际文创谷“特色立园”理念的真实体现,推动了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900家文旅企业的繁荣
“在少城国际文创谷,创意如茶香般弥漫,文化氛围自然流淌!”这是入驻企业对园区的诗意评价。自“立园满园”行动启动以来,少城国际文创谷围绕演艺、文博旅游、影视音乐、创意设计等产业方向,推动园区企业的快速成长。通过完善的企业培育体系,园区已形成了以峨影集团、维塔士为龙头的企业集群,并支撑着超过5900家文化企业的蓬勃发展,涵盖了4个省级和7个市级文创产业园区(街区)。
在创新的浪潮中,园区企业不断涌现新成果。例如,由维塔士参与制作的游戏《沙丘:觉醒》获得了国际的广泛认可。而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峨眉电影集团出品的电影《长夜将尽》斩获两项大奖,标志着峨影集团再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得重要肯定。
此外,少城国际文创谷还将引入亚洲规模最大的Livehouse及XR中心,为城市文化娱乐注入新的活力。园区还与多个艺术院团达成合作,将呈现更多优质的演出项目,如与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等联合推出的高水平演艺活动,为文化消费带来更大的动力。
演艺文化再造文旅融合新图景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青羊区已举办各类演出超过3000场,票房收入达到2亿元,创造了“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音乐去旅行”的新型生活方式。这一趋势正在重塑城市文旅消费的流量地图。
作为青羊区两大主抓园区之一,少城国际文创谷依托“一芯三链”产业体系,正在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通过演艺产业为核心,结合文博旅游、影视音乐、创意设计等产业链条,园区的空间布局已呈现出“一带三核多点”新格局。
其中,“一带”是指蜀都大道及其延长线所构建的天府文创产业带;“三核”则分别是源城创意核心区、金沙演艺集聚区和非遗国际消费区;“多点”则是指园区外延的优质园区特色楼宇演艺空间,形成了一个全域的文创产业发展生态。
未来蓝图
到2027年,少城国际文创谷将进一步优化提质,形成以演艺为特色的文商旅融合新型消费场景,园区的格局将基本成型,文创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到2029年,园区将逐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文创产业示范园区,并以演艺为核心,带动文博旅游、影视音乐、创意设计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以演艺为平台的文旅融合新生态。
从古老的“锦官城”到今天的少城国际文创谷,青羊区始终坚持创新与传承并行,少城国际文创谷正在书写着一个属于未来的深度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发布于:福建省盛达优配-配资官网开户-配资公司哪家好-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