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下面是你提供的文章改写版,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喜欢《雍正王朝》的网友们,曾经半开玩笑地说,如果真能穿越回雍正朝,最明智的选择便是做李卫。毕竟,虽然四爷身为皇帝,权倾天下,但政务繁忙、劳心费神,过得实在辛苦;十三爷虽然位列皇帝之下,被誉为“常务副皇帝”,但肩膀上的担子同样沉重,头顶的职位多得数不清。相比之下,李卫虽然出身街头,乃地地道道的小叫花子,识字不多,文化程度低,却奇迹般地官至两江总督,掌管着当时清朝最富庶、最繁华的江南重地,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展开剩余86%这些说法虽然带有网友们的美好幻想,但足以体现李卫这位臣子的非凡之处。今天,达达就来和大家深入聊聊,李卫在《雍正王朝》中为何如此受宠。
---
1.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小叫花子摇身变成封疆大吏
自从四爷登基称帝之后,昔日追随在他身边的人纷纷获得提升和重用。因为诺敏事件,四爷甚至专门下发诏令给全国督抚,宣布要彻查此事。那时李卫不过是个三品布政使,没想到他也收到了升迁的消息。经过邬先生的耐心开导,李卫终于明白,四爷是在暗示要提拔他。于是,他顺利升任江苏巡抚。别看这是一步大官,江苏可是当时清朝赋税最重的地区,掌握着全国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朝中对一个文盲巡抚的议论自然不少,四爷做出这样的决定无疑顶着巨大压力。
不过,李卫没有辜负四爷的期望,他不仅在江苏推行了被称为“摊丁入亩”的新政,还巧妙地用老百姓易懂的语言广泛宣传政策的利好,取得了良好效果。相比之下,同为宠臣的田文静只会蛮干,不仅得罪了不少人,也给自己施政带来了很大阻碍,李卫的表现显然更胜一筹。
---
2. 科考舞弊案,皇三子直言棘手,唯有李卫敢于挺身而出
新朝气象焕然,四爷即位后马上开设恩科考试,任命张廷璐和李绂为主考官。没想到考试还没开始,试题竟被泄露,甚至有人在酒楼堂而皇之地出售考题。身为清流领袖的李绂对此深恶痛绝,极力想纠正这歪风,但张廷璐却刻意掩盖事实,官场中“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实让事情变得极为复杂。眼看张廷璐不愿合作,李绂只得求助于三爷胤祉。三爷听闻后也直言难办,此事涉及面广,若处理不慎,不仅难以惩治作弊者,还可能影响皇帝的声誉。
察觉三爷的难题后,李绂准备另寻他策,三爷却建议他去找李卫。起初,李绂颇为不屑,认为李卫不过是沾了四爷的光才得以官升省巡抚,毫无真才实学。作为清流领袖,他岂能屈尊向李卫求助?但三爷断言,只有李卫敢帮忙闯这浑水,并且能确保事情顺利过关。
了解来龙去脉后,李卫立刻带领亲兵包围考场,毫不畏惧地命令彻查每位考生,甚至不顾张廷璐是当朝宰相的弟弟,严查作弊行为。最终查出了大量作弊者。事后,李卫亲自押送张廷璐到四爷面前,气得四爷当场昏厥。若是其他人,面对张廷璐的身份定会选择避嫌,但李卫从小跟随四爷长大,彼此信任深厚,他敢于冒险捍卫正义,四爷虽怒,也不会迁怒于他。
---
3. 君臣礼法之外的特殊待遇
早在四爷尚在潜邸时,李卫首次回京,四爷见到李卫幼子后,赐名李忠。随后,四福晋更将四爷幼年时佩戴的长命锁赠予李忠。网友们戏言,这把御赐的长命锁,若李忠日后不犯大错,便能护他一生平安。
不仅如此,四爷对李卫的态度宛如慈父般温暖,没有丝毫帝王的威严。普通官员若能与皇帝共进御膳,便足够自豪终身,而李卫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四爷亲自给他拨出半碗饭,象征着极高的信任和亲近。能吃下这半碗饭的官员,在雍正朝绝对是最核心的亲信之一。
四爷微服南巡时,虽听说李卫生活作风稍有瑕疵,却未深究,反而给予尊重和宽容,轻声训斥后,还特别表扬他推行新政的努力。
---
4. 殴打曾静,为四爷出了一口恶气
曾静写信抹黑四爷,李卫看后勃然大怒,立刻扬言要四爷将曾静交给自己,誓要好好教训这位乱臣贼子。四爷却表示,曾静虽言辞激烈,却无人敢审理此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不愿触碰此案,表面上是畏惧其言论,实则因这些官员因新政受损,借机想看四爷的笑话。
李卫却不顾这些顾虑,毕竟从小跟随四爷,感情早已超越一般君臣,仿佛父子。有人敢辱骂自己的“父亲”,他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他独自来到刑部大狱,将牢门反锁,狠狠教训了曾静一顿。四爷赶到现场后,并未立刻发声,但围观的刑部官员纷纷被革职,而打人的李卫却只是象征性被罚了一年俸禄。此处罚几乎形同虚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而是四爷默许的奖励。四爷自己也曾想痛打曾静,却因身份受限无法出手,李卫则替他出了一口恶气。
---
如果你想让我对哪部分加更多细节,或者用更文学化的风格改写,也可以告诉我!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配资官网开户-配资公司哪家好-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